语文阅读怎么考?三步突破期末语文阅读题

来源:本站原创
时间:2020年08月26日
分享:

大家好,我是卓越语文的张继鸿老师,临近期末,总是听到许多孩子在期末复习的边缘疯狂挣扎:“我太难了,救救我~”

又是一次来自孩子的“求救”,学生经历图文转化的难度“折磨”和思辨能力的“摧残”,还是难逃新题型的“魔爪”,再次沦陷,寻求帮助。

究竟是什么题型呢?赶紧来看看:



第一次看到这种题的孩子们,都有点懵的,什么是预测?怎么预测才算合理?我应该从哪里入手?其实,这还是部编版教材提出的一种训练孩子们思维的阅读策略——预测。

我们要明确,什么是预测策略?所谓预测策略,就是在阅读中,读者根据文本提供的线索、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,对文本的情节发展、故事结局、人物命运、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大胆推测。

预测是理解文章的线索及内容设置,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关键所在。学生在进行预测时,会不断地驱使自己寻找真相,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,思考文章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发展趋势,最终达到理解文章,思考文章的目的。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,进而自发转变为人处世的思考行为。

除此之外,预测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具备文本的分析能力、联结能力、迁移能力、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。但是,预测不等于乱猜,怎样的预测才是合理的?别着急,我们一起来看一下:


一、依照题目,大胆猜测

 

文章中具有灵魂的体现是题目,题目不但是文章的核心,更是文章中心主旨,对题目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。在进行预测的时候可以抓住题目,进行大胆的预测。

比如部编本教材中的课文《不会叫的狗》,读这个题目,学生们就会预测这只不会叫的狗肯定有什么奇遇。卓越的常规训练中,也经常会针对预测能力的题型进行训练,帮助孩子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。

 

 

二、抓关键、细节、合理预测

 

关键词、中心句、总起句、总结句、过渡句,以及文章的体裁、题材、作者风格、时代背景都是课文内容提供的线索,从不同的角度给预测提供了依据。比如具有侦探色彩的文章,文章情节波折大,逻辑思维紧密,且环环相扣,针对性地使用预测策略,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甚至可以留意反复出现情节。在文章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》中反复出现老屋准备倒下,小动物们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的情节,给预测后面的故事提供了依据。因此学生在阅读时,要留意文章中的细节,可以圈画出来。

 

三、有效联结,推动预测

 

预测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猜测,也不是凭借喜好随性推测,是在有一定根据的基础上,从自己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。联系起来做出推测。因此,在阅读中,预测策略往往会伴随着联结策略一起使用。

联结是阅读策略中的一种。联结有以下三种类型:文本与读者的联结、文本与文本的联结、文本与生活的联结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,将自己提取的信息前后勾连,进行推向和猜测,不仅停留在课本,还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,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与经验,形成自己的猜想或观点,看过的电视、电影、小说,生活中相似的情景等都可能成为判断、预测的考虑因素。故事不同的背景给予学生不同的看法。在不断积累与阅读的基础上,学生在阅读时,还需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,同时留意生活中的细节,做生活中的有心人。

看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暂时松了一口气?部编版教材对学生的能力不会仅局限于年级,而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增,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,因此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应对教材改革对我们的考验。五六年级在寒春课程中不断渗入学习,训练各种能力,不要错过了弯道超车的好机会,好好利用起来哦!


免费试听一堂课
400-880-9880
立即咨询
提交成功
窗口3秒后自动关闭